白腾蛟,李世经,周遇吉赶紧跪在地上,
“末将知罪,请李相处罚。”
李适满意的点点头,
“朝鲜人李在容将为此次战败负全部责任,来人,将李在容拉去重打三十大板,以正军心。”
还在当吃瓜群众的李在容顿时目瞪口呆,怎么又绕到自己的身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特么比窦娥还冤。
当即李在容被拉了出去,白腾蛟,李世经,周遇吉三人再次松了一口气,稳了,咱果然是李相的心腹。
李适也是心情舒畅,终于找到祭旗的人了,这可是本相兵法的精髓,不这么搞一下这战争就没有发打。
果然李适的一番骚操作下来,本来还忧心忡忡的一众将领顿时把战败的负面情绪丢到了爪洼岛去了。
当然李适真是这样的战略吗?这还真不是,分四路行军,只是因为军队散在四处,要找一个地方汇合吧。
总不能让他们绕道到锦州汇合?在千里迢迢的向盛京进军。
就好像东路军,白腾蛟的一万骑兵是在山东坐船到的朝鲜,然后汇合朝鲜军队,一路向盛京进发。总不可能先到锦州和主力汇合,这可绕了好大一个圈子。
至于三路偏师都被建奴击败李适还真没有想到,不过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要接受现实,然后从被发生的事情中找到有利的地方。
我们李大人的脑子转得好快,很快就为战败找到了合适的理由,一切都在本相的预料中,给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我们李大人打仗一般都是没有战略的,《李适兵法》不是说了吗,本官只管莽上去,其他的交给天意。
这次打建奴,就定了一个目标,打建奴的盛京。所有我们李大人就是直接先把军队开到盛京,再做打算。
反正都是优势在我,根本不用提前把战略给计划好,这到了战场再来临机应变。《李适兵法》不是说了吗,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实属正常。
其实此战根本用不了五十大军,有一个十万精锐,十万民兵基本就够了,但是这么搞肯定废脑子。
此战光是真正的精锐士卒就有三十万,那为什么李大人要拉这么多军队来打建奴。
肯定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就算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李大人的脑回路有多新奇。
李大人认为历史上所有的大战役,像这种拉着几十万大军前去打仗的肯定就是反派,肯定是大败,刘邦的彭城之战,曹操的赤壁之战,苻坚的淝水之战等等。
今天我们李大人就是为了向天下人展示一下,咱就和他们不一样。几万十几万的胜利不值一提,拉着几十万还能打胜仗才是真的考验水平,才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至于战败李大人表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咱可是有《李适兵法》。
只见李适又说道,
“据悉建奴虽然击败了我们三路偏师,但是自身损失也很严重。建奴的主力是五万满洲人,其余的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而这段时间建奴四处出击,主力部队不仅疲惫不堪,而且伤亡接近两万余人,也就是说还没有开战建奴就损失了快一半的战力。”
“而我军的主力现在丝毫未损,如此我大明岂有不胜,建奴岂有不败的道理。”
一众将领顿时都笑得很开心,真特么有道理。
倒霉蛋已经出现了,现在出来说话建议危险度不高了,这时陈永福站出来说道,
“李相,看建奴的战略应该是固守盛京,然后游荡在外两万骑兵以为犄角,寻找战机。”
“卑职认为建奴应该是想在我们的粮道上打主意,然后在趁机和我军决战,所以卑职认为此战粮道至关重要。”
李适淡淡一笑,
“此战我军基本全靠水师运粮,建奴可没有任何水师,对我们的粮道可造不成大的伤害。”
“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建奴这游荡在外的两万骑兵是我们的心头大患,估计也是建奴最后能拿得出手的精锐战力。”
“我们得先想办法把这两万骑兵给吃掉,如此建奴就彻底没有翻盘的机会。”
兵围盛京
吴三桂当即站了出来,
“李相,卑职愿意率领所部骑兵出战建奴。”
李适点点头,
“很好,不过为了万无一失,就由吴三桂和周遇吉你们二人统帅所部骑兵把建奴骑兵给盯死。”
“本督师不求你们能将其全歼,但是不能让其给我大军捣乱。待我大军攻破盛京,这两万无根之萍的建奴骑兵也不足为虑。”
这时陈永福由站出来说道,
“李相,我们是否应该断了建奴的后路,万一盛京城内的建奴突围而出逃进北面的深山就麻烦了。”
李适再次点点头,
“言之有理,虽然建奴在我三十余万大军团团包围之下,难以逃脱,但是也得以防万一,绝不可放任任何一个建奴逃脱。”
说完李适便和一众将领走到中军大帐悬挂的辽东地图旁边一番探讨,建奴可能逃跑的路线。
规划好战略,李适当即发号施令,
“总兵李世经率领所部拿下铁岭卫和抚顺所,就地构建防御工事,严防建奴在此地突围。”
说完李适又看向白腾蛟,
“白腾蛟你率领所部进军建州卫(赫图阿拉),彻底断了建奴的后路。”
李适扫视了一眼众将领,大声的说道,
“全军赶制攻城器械,修筑炮台,择一良道吉日正式进攻建奴的盛京,不破盛京誓不回返!”
一众将领当即大声附和道,
“不破盛京誓不回返!大明万胜!不破盛京誓不回返!大明万胜。。。”
此时盛京的皇宫,建奴的几个重要人物也在商讨最后的决策。
明军主力还没有赶到盛京的时候,就有满洲的贵族提议退出盛京,回到北面的森林讨生活,等到明军退军了再回来。
当初这个言论还是挺有市场的。
不过遭到了多尔衮的强烈反对,要是逃到北面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大清几十万人能有几个挨过冬季?
现在明军主力开始围攻盛京,这种言论再次兴起。
只见多尔衮说道,
“退到北方的森林只有死路一条,我大清已经定居辽河平原数十年,早就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有多少人能忍受那茹毛饮血的渔猎生活。”
“估计一个冬季就能让我们的人口损失大半,而且现在明军已经围城,还能有撤退的机会?”
“再说北面的森林也不太平,你们确定能打得过那些野人(野人女真)?”
几句话便让那些左右摇摆的人闭上了嘴巴。
只见多尔衮又说道,
“本王二十余日纵横数千里,大败三路明军,杀敌十余万,明军哪里有你们想得那么可怕。”
“本王能大败明军三路大军,就能再次击败明军的最后一路大军。”
洪承畴当即站出来说道,
“摄政王言之有理,明军三路大军皆是大败,现在已经军心动荡,只要我军再断其粮道,明军定然不战自退。”
“到时我大清的铁骑一个追击,明军数十万大军也得灰飞烟灭。”
多尔衮满意的点点头,
“明军的粮道本王早就打探了清楚,不就是采用水师运粮,本王早就埋伏了红夷大炮,到时候趁明军运粮的高峰期,火炮齐射让明军的运粮船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