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培训的是宫廷礼官,而段宁的培训则由符柯亲自负责。
&esp;&esp;除了礼仪外,符柯还交给了段宁一张图——宴席的座次和人名官职。
&esp;&esp;段宁完全按照礼仪对曹嵩行礼,表情并未有任何变化。
&esp;&esp;曹嵩则是惊魂未定。
&esp;&esp;他下意识地往上座瞄了一眼,太后并未看向这边,再看段宁,这女郎虽然样貌与曹班相似,但是肤色偏黑,而且周身气质也与曹班完全不同。
&esp;&esp;到了段宁这里已经是最后一案了,时间也容不得他多想,他只能收敛心神,回到自己的席案。
&esp;&esp;正常情况下,皇帝做完最后的总结性发言之后,大家就可以开宴了,但是宫廷大宴与朝会不同,一是许多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或者贵族也能列席,另一方面宴席的氛围相对轻松,上下对答没有那么严格的流程要求,因此总有人耐不住在这个时候作妖。
&esp;&esp;这次先挑起战火的,是一个武官。
&esp;&esp;这也可以理解,汉家尊儒,“轻武”算是思想钢印了,因此武官地位天然比文官要低,不趁着人多的时候发难,平时很难找到机会当着皇帝的面表达意见。
&esp;&esp;段铭和段宁坐在最末尾,猛的一下听到祖父段颎的名字,当即浑身一震,和妹妹对视一眼,赶紧看向上首。
&esp;&esp;那个武官所说之事,正是如今在三辅北方一带焦灼的对羌战争。
&esp;&esp;整整三个月,皇甫规和羌胡的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冬季对于百姓来说本来就是一道生死坎,去岁冬季少雪,这可不是丰年的预兆,负责天气预报的太常许训已经连续几次来和皇帝请罪了,若这战争再拖下去,与民与国都是不利。
&esp;&esp;这话说得条理分明,那武官一把年纪,一边说一边哽咽,声情并茂的样子连小皇帝都为之动容,如果不是礼仪要求,段宁想他也许已经和那位老臣一起抱头痛哭了。
&esp;&esp;这个武官说话很直接,是那种不需要转弯思考的人话,他的意思也很明白,朝廷应该增兵,将段颎调过来,增援皇甫规。
&esp;&esp;段铭听到这里,当即就有些激动,然而武官话音刚落,又一个文臣站了起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esp;&esp;这位文官深谙辩论的技法,先是肯定了对方战争伤民的论点,随后就对方这一论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战争伤民,所以我们应该立刻和谈,停止战争。
&esp;&esp;皇甫规和羌胡的这场战争为什么拖了这么久?就是因为皇甫规贪功恋战,和羌胡打得有来有回,朝廷应该下令,像之前张奂对羌胡那样,俘虏奸恶的首贼,适当给予余下的羌胡一些好处,他们感念汉廷的恩德,自然会回到草原。
&esp;&esp;皇帝先前支持了那武官,再一听这文官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esp;&esp;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后突然发话了。
&esp;&esp;“陛下,凉州来的段氏兄妹不是也列席了,不如听听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