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事情又交代给她。
&esp;&esp;真别说,临危受命的王熙凤,那股精气神又回来了,衰颓的模样再也不见。
&esp;&esp;贾府家的下人遣散了大半,夫人奶奶身旁只留下几个真正得用的,伺候过男主子的那些人,也给了些银子好生遣散了,让他们另择人嫁了,至于清清白白的姑娘们,实在没地方去的,也调了地方当差。
&esp;&esp;都是孤苦无依的,对于贾府能将她们留下,无一不感恩戴德,用上一百二十个心当差,王熙凤管起来反倒顺手许多,起码不会和婆子们一句话使八百个心眼。
&esp;&esp;中途还出了个小插曲,怡红院里头的袭人泪涟涟地被送走,晴雯却梗着脖子留了下来,不少人这才瞧出来,最贤良的袭人,也非那么贤良,反倒是晴雯,不知担了多少虚名。
&esp;&esp;当然,这种小事,王熙凤自不会与黛玉说,她写信不过是为了维系京中的关系,也让她缓过来后,再展身手。
&esp;&esp;王熙凤仍然记着黛玉劝她的话,女子如何不能做事业,正好贾琏去了孝陵,没人管着她,她好好经营,怎么也得给巧姐儿挣下嫁妆。
&esp;&esp;黛玉读完信,轻轻地将这信展平,妥帖地收到松柏傲霜纹黄梨木抽屉里,朝阳透过窗纱,柔柔地铺在信笺之上,透过白纸,墨色正浓。
&esp;&esp;这信纸普普通通,并不似往日贾府所用的洒金暗纹纸,上头也没有那昂贵的熏香熏香,黛玉看着,却是少了几分担忧,想必在王熙凤雷厉风行的行事下,贾家总能缓过劲来。
&esp;&esp;抽屉关上,隔开远方的烦扰,也隔开黛玉的愁思。
&esp;&esp;很快,黛玉便没有闲心思关心贾府。
&esp;&esp;正月过了没多久,康熙便下旨,他将再次亲征准噶尔。
&esp;&esp;文臣武将,宗亲贝勒,均要随驾出征。
&esp;&esp;作为康熙的亲儿子,胤祺自然在随驾名单之内。
&esp;&esp;胤祺已经许多日子没有上朝,他要上战场的消息,是与黛玉同时得到的。
&esp;&esp;与猝不及防的黛玉相比,胤祺对于康熙即将发兵一事,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esp;&esp;早年康熙便亲征过一次准噶尔,由于种种原因,前次的亲征并未成功,他心里那股气攒了好几年,见着国库里银子多了起来,毫不犹豫再次挥师西边,誓要将准噶尔偌大版图,收归大清。
&esp;&esp;因此当黛玉手中的帕子失力滑落,胤祺及时伸出手,稳稳地撑住黛玉的腰,黛玉只觉着腰后一热,砰砰直跳的心缓了几分。
&esp;&esp;“胤祺!”黛玉惊呼,浅淡的唇色被咬得泛白,眸子里是遮不住的慌乱。
&esp;&esp;胤祺走上前,将黛玉搂住,轻轻拍着黛玉的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