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9章(1 / 2)

&esp;&esp;“商人也是百姓,凡是百姓只求一世安稳、子孙出息。”樊老板可不是来结仇的,南宫云辞给他的信里,可是清清楚楚写了诉求,为了他儿子读书一事,他赶来的早,但是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esp;&esp;“愿闻其详。”

&esp;&esp;樊老板打听过后,有两家人是愿意搬迁来渔阳的。九州本就是粮产大省,如今地广人稀,耕牛的生意绝对是个好生意。但是举家搬迁不是小事,总要有足够的好处才行。

&esp;&esp;刘家原就是九州的人,他们家的生意基本只在府城四周,但是儿子们长大了,都有自己的心思,这不正闹着分家吗。这次愿意来渔阳的便是他们家大儿子,刘大自己就是养牛的好手,他媳妇儿很是能干。

&esp;&esp;另外一家,是西凉的胡家。他们祖辈是洛城人,现在想要南迁,但是也想要份营生的保证。西凉的生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他的要求就简单了,官府保证他每年赚的银子不低于现在。

&esp;&esp;“樊老板,这两家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要居家搬迁?”

&esp;&esp;“刘大和媳妇儿能干,但是架不住他家老太太偏疼小儿子,家里经常闹得鸡飞狗跳的。刘大是个疼媳妇儿的,不愿意妻子天天在家里伏小做低,也不愿意自己养弟弟,再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养弟弟。”

&esp;&esp;徐京墨瞬时想到了他老丈人,果然是大孙子、小儿子。愿意为妻儿着想的人,倒是不错。

&esp;&esp;“胡家就更简单了,西凉的买卖再大也就那么多,比起那边的风沙还是九州更让人喜欢。”

&esp;&esp;“为何之前不往其他去呢?”

&esp;&esp;“胡家在西凉虽不是独一份儿,但也是头一份儿的,要重新开始总是难以下定决心的。”

&esp;&esp;说白了,就是舍不得现在手上的,但是有想要更好,如果徐京墨同意给他们家兜底,自然也就不必再担心什么了。

&esp;&esp;“天下的生意,都是有亏有赚的,本官去保证谁只赚不亏,恐怕不妥。”话说的委婉,意思却很直白。

&esp;&esp;樊老板笑笑应下,其实他也这个想法。与其找个只想利己的,不如找个干劲儿十足的。

&esp;&esp;刘大是个聪明人,他主动投诚,徐京墨必然会在他分家一事上帮扶一二。原本有孝道压着,他能为自己争取的着实有限,所以他赌上一切选择了渔阳、选择了徐京墨。

&esp;&esp;等到一个月后,徐京墨就见到了这位卖牛人,刘大。

&esp;&esp;很结实的汉子,“草民刘大见过徐大人。”

&esp;&esp;刘大跪下叩首,他跪的心甘情愿,若非是徐京墨,县太爷绝不会分给他四成家产。甚至,他可能根本分不了家,只能继续委屈妻儿。

&esp;&esp;“请起,本官听闻你擅长养牛?”

&esp;&esp;“徐大人,动物皆有习性,草民只是比别人更懂牛。因为祖业的缘故,还会些医治一些牛的病。”

&esp;&esp;徐京墨要的就是这样的人,不过只有一家几口,恐怕远不能解决渔阳所需。

&esp;&esp;刘大看他眉头微皱,赶忙开口道,“大人,草民来渔阳还带了几位好手,他们也是拖家带口而来。”

&esp;&esp;不仅如此,刘大更是愿意无偿捐出一百头耕牛,这足足占了他四成的身家。刘家分家,将大多数的牛都分给了刘大,而银子、耕地和房子都分给了要给父母养老的小儿子。

&esp;&esp;“渔阳不会强买强卖,你若愿意,这牛就卖给官府,因为一次性大量采买,所以价格上需的你稍微让步一点。不过本官也不会让你吃亏,日后官学里予你家一个名额。”

&esp;&esp;刘大听了这话眼睛都亮了,他也想自己儿子能读书,万一能考中个秀才老爷呢。“草民愿意,这耕牛的市价约莫是六十两一头,您买的多,就按照四十两一头算。”

&esp;&esp;徐京墨又问他,“你有多少头牛可以卖?”

&esp;&esp;“草民分家共得了两百四十头牛,最多可以卖出两百一十头。”剩下的都还是小牛,还有繁育期的母牛。

&esp;&esp;“渔阳官府与你做个生意,这两百一十头牛全要了,一头牛五十两,不过有个附加条件,你要在未来三年内负责这些牛的健康,当然若是要用药什么,这些费用由官府出。”

&esp;&esp;刘大没有一口应下,很郑重地开口说,“大人,草民并没有办法保证每一头牛都能健健康康的。”

&esp;&esp;“本官没有那么天真,只是想能减少一些意外就减少一些意外。渔阳的人手不足,只能倚仗这些耕牛。”

&esp;&esp;等刘大离开,徐京墨又修书一封给樊老板,他至少需要五百头耕牛才能保证秋耕不被影响。捏了捏眉心,心下一叹,万事开头难,渔阳想要过上好日子需的要熬上几年才行。

&esp;&esp;其实,渔阳所需的牛远不止这么多,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必须耐着性子来。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想要什么都得要慢慢来。

&esp;&esp;刘大一行人很快就在渔阳安家了,徐京墨征集了一些愿意当牛医的人,让刘大自己去挑人,这些被挑中的人会跟着他学习,日后专门负责照看耕牛。渔阳有十四个县,所以徐京墨就打算最终选出十四个人,一人负责一县。

&esp;&esp;这些被选中的人,给牛去看病看是不收银子的,他们拿的是月银,由官府发给他们。被这个条件吸引的人可真不少,高低是个“牛官”,吃官粮的!

&esp;&esp;千挑万选后才选出了这十几个人,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刘大并不担心这些人会抢他的生意,因为他只教他们怎么给牛看病,可不教他们怎么养牛、怎么繁育小牛。反而,因为这些人,他的生意会更好,因为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知道哪里需要耕牛的。

&esp;&esp;刘大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徐京墨是个有本事的官老爷,他虽然变通,但是也是真的一心为民,只要他老老实实按照正常价格卖牛,即便他生意做的再大,徐京墨都不会管他。

&esp;&esp;渔阳这地方不愁生意,不过唯一遗憾的是渔阳没地儿去买地。

&esp;&esp;等潘大人回来,

&esp;&esp;徐京墨看着他统计好的数据,“辛苦潘大人,潘大人觉得耕牛平分各处是否可行?”

&esp;&esp;“徐大人,如您所想,平分是不公平的。”人口的数量不同,报名去劳役的数量也不同,平均分配耕牛,不是对那些人口少、参加劳役多的地方不公平吗。

&esp;&esp;他对这位年前的上峰是心悦诚服,按他的要求统计出来的数字,看了没有不明白的。只是有限的耕牛终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esp;&esp;“我已经买下近两百头耕牛,后面还会陆续再买三百头,就按照各地的人数来分配吧。”

&esp;&esp;潘大人也觉得这样更合理,不过他抬眼看了看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