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自大齐建朝以来,只有他们打败其他小国开疆扩土的份,这还是第一次国门失守。
&esp;&esp;朝臣俱皆骇然,失去国土的耻辱与无颜得见先祖的羞愧混杂在一起,主战者更勇,主和者更怯。
&esp;&esp;——当然要收复失地,否则他们这些食君之禄的臣子,这些受黎明供养的官员,何以谢天下?
&esp;&esp;——但是再打下去,又输了怎么办?若是早听他们的话,送些粮食金银出去,吉屏、善谷根本不会失!
&esp;&esp;沈永和仿佛没听到他们的争论与私语,他接着道:“北境幸有燕将军镇守,暂寸土未失,可形势也不容乐观,伤亡可谓惨重。飞虎卫回防,洛阳大军也到了长安,朕打算让江铖率领他们,带着粮草北上支援。”
&esp;&esp;朝臣们弗然色变,尤以坚定拥护他的那批臣子表示得最为激动:“不可,陛下不可啊,中枢防卫空虚,若是有个什么万一,后果不堪设想!”
&esp;&esp;“您是天子,万金之躯,如何能置身险境啊?”
&esp;&esp;沈永和耐心解释:“成王已死,藩王们人心惶惶,不敢有异动,各地又有驻军在出不了大乱的。”
&esp;&esp;这当然说服不了他们,朝臣们纷纷跪地:“请陛下三思。”
&esp;&esp;“不必再劝,朕意已决。大齐可以亡,但华夏不能有失。”沈永和语气蓦然染上几分沉重:“大齐若亡于朕手,朕当发覆面,口中塞糠,以告先祖。尔等都是国之柱石,无论后继者谁,只要能收复失地,善待百姓,便不失一代明君,请诸位爱卿无需顾念朕。”
&esp;&esp;仿若至穷途末路的悲怆一下子遍布整间御书房,反而爆发出令人震撼的决心与生命力来。
&esp;&esp;如果连身为皇帝的沈永和都做好宁可身死也要拒异族于国门外的决心,他们身为臣子,又怎么能拒绝呢?
&esp;&esp;九州先是一体,而后才属于齐朝。
&esp;&esp;于这驰魂宕魄中,萧予辞一丝理智尚存,他敏锐察觉到一丝不对劲之处:“为何是去北境?那东边呢?”
&esp;&esp;第30章
&esp;&esp;不太对劲。
&esp;&esp;明明听起来, 东境的情况更加危急才对。
&esp;&esp;沈永和为北境都做好了搭上长安破釜沉舟的决心,萧予辞不信东境他就毫无准备。
&esp;&esp;“东境……”沈永和沉声道:“朕欲封沈明烛为兵马大元帅,总领军政, 亲赴东境前线统领战事。”
&esp;&esp;朝臣们愣了一下,“什么?”
&esp;&esp;待反应过来后便是激烈的反对:“陛下不可啊,请收回成命!”
&esp;&esp;卢涵林在这短短时间嘴里急出一个燎泡,“大齐没有兵马大元帅一职的先例,此举有违祖宗之法,万万不可啊。”
&esp;&esp;相比起此刻沸反盈天的场面, 才知方才对苏千慕的反对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不论原本是何立场,在这件事上朝臣们忽然空前团结。
&esp;&esp;对沈永和忠心耿耿的朝臣不希望沈明烛拥有统率天下兵马的权力, 不自觉偏向沈明烛的朝臣则不希望他以身赴险。
&esp;&esp;“陛下!”素来从容的萧予辞都骤然变了脸色,他上前一步, 目光焦急。
&esp;&esp;沈永和抬手示意, 他威势仍在,乱糟糟的御书房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