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外,游满就只有换洗的两身旧衣服,这几天在镇上做活就是穿的墨色旧衣,脏了坏了都不心疼。
&esp;&esp;她低头咬断针线,又纳了几针鞋底,“我吃了,这是留给你的。”
&esp;&esp;“我不爱这些,”
&esp;&esp;他话还没说完,饶絮便径直道:“你要是不吃,那以后我也不吃了,哪有一个人吃独食的。”
&esp;&esp;游满觑着她的脸色,知道这不是假话,忙点点头咬了口点心表示他吃了,又把今日结算的工钱递过去。
&esp;&esp;饶絮接过来装在小匣子里,卖野菜挣了三十文,旧布多得了五文,宋家席面得了二钱银子,游满目前在米行做了六天,每天是二十文的工钱,买点心和坐牛车的钱除去,他们拢共入账了三百二十二文,加上之前剩下的有两贯多了。
&esp;&esp;将两贯钱仔细装好,剩下的两百多文单挪出来。
&esp;&esp;“最近没什么开销,大头咱们不动,先紧着这些钱用?”
&esp;&esp;“好。”游满夹了一筷子炒青菜,“单的三十一文支给我成不成,我明儿去集市买些猪肉回来,你不是说想熏腊肉吗?先买两块回来慢慢熏着。”
&esp;&esp;说起集市,饶絮冷不丁想起买了她野菜的中年男人,她顺嘴和游满说了,又问他知不知道什么常家。
&esp;&esp;游满虽说对镇上的大街小巷比较熟,但有什么人他还没真打听过,唯一认识的估计就是去年做工的地主家和现在这个米行的掌柜了。
&esp;&esp;他当即道:“我明天问问米行的伙计,他们整天和镇上人打交道,应该清楚。”
&esp;&esp;“要是能打听到,这两天我就多去后山转悠两遍,摘些鲜嫩的野菜卖他,能有几文是几文。”
&esp;&esp;游满笑起来,“冬天后山那边湿滑得很,别一个人去,叫上李邦他媳妇或者香柳,要不然等我回来,我下次走快些。”
&esp;&esp;饶絮撑着脸点了点头,又说起今天在河边的事以及李香柳的话,听见朱媒婆那些话,游满不可避免的黑了脸。
&esp;&esp;“你可别冲动,反正我已经骂回去了,她没讨到好,要是你再上门,指不定她还要传些什么话出来。”
&esp;&esp;游满嗯了声,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朱媒婆和她男人四十好几动不得,但她家儿子却正当壮年。只是迎着饶絮担忧的神色,他没露出什么破绽,冲着人笑了笑糊弄过去,起身去厨房刷碗洗漱了。
&esp;&esp;第二天一大早,他照常上工做事,顺便打听了下常家,知道那是镇上东边的一家富户,主人家听说是个老饕,舌头很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