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51节(2 / 2)

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esp;&esp;“我觉得好,是因为旱情可以坚定支持朝廷之人的信心,提高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esp;&esp;“对于朝廷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他并不是真的不担心山东大旱,而是这次大旱并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

&esp;&esp;其一,黄河改道,今年夏收山东喜获大丰收,百姓家里多少都有点余粮。

&esp;&esp;其二,旱情对黄河沿岸的耕地,影响不大,可以确保一部分收成。

&esp;&esp;当本地有足够的粮食,就可以就近赈济,降低灾难带来的危害。

&esp;&esp;然后朝廷再从未受灾的地方,抽调一部分粮食过去,就能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esp;&esp;事实上情况确实如他所想。

&esp;&esp;其后不久,山东布政使再次上了一封奏疏。

&esp;&esp;详细统计了山东的储粮和受灾情况。

&esp;&esp;由于夏收大丰收,储粮暂时足够,所以粮价并未上涨太多。

&esp;&esp;黄河沿岸的良田皆未受到影响,可确保不会全境绝收。

&esp;&esp;而且为了应对灾情,他们正动员受灾百姓,开挖沟渠将黄河水引到更远的地方,灌溉更多的土地。

&esp;&esp;尽可能减少损失。

&esp;&esp;此举可以说是救灾和以工代赈的样板了。

&esp;&esp;朱元璋对山东官吏进行了表彰,同时免除了山东一年的赋税。

&esp;&esp;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通过大运河,运送了大批粮食过去。

&esp;&esp;黄河在此次旱情中起到的作用,也验证了改道的正确性。

&esp;&esp;让不少持不同意见的人,彻底闭上了嘴巴。

&esp;&esp;但也有不和谐的地方,河南与山东毗邻的几个县,确实也受到的旱情的波及。

&esp;&esp;有的县为了自己的政绩,选择了瞒报。

&esp;&esp;有的县上报了,但上面的人为了政绩选择截留。

&esp;&esp;最终那些为了政绩不顾百姓死活的人,全都落了个剥皮萱草的下场。

&esp;&esp;朱元璋下令,再有灾情不报者,皆依此处置。

&esp;&esp;山东的灾情就这样解决了,一时间群臣都有些恍惚。

&esp;&esp;貌似朝廷就运送了一些粮食过去兜底,剩下的山东本地自己就做完了。

&esp;&esp;这也太轻松了吧?

&esp;&esp;然后群臣就只能齐呼‘陛下圣明’了。

&esp;&esp;其实朱元璋自己也有点不敢置信,波及一省的灾情,这么轻易就可以解决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