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sp;积石军士兵在黄河边相送,期盼李瑄能再临积石军,带领他们立下战功。
&esp;&esp;……
&esp;&esp;数日后,李瑄回到湟水城。
&esp;&esp;“我看过战报,七郎之勇,遍读书史,无迹可寻!”
&esp;&esp;皇甫惟明亲自到府衙门口,将李瑄迎入。
&esp;&esp;“我朝亦有勇武非凡者,我没什么可以称道的。”
&esp;&esp;李瑄落座后,回复一句。
&esp;&esp;当伏击成功,强弩手起身大呼的那一刻,吐蕃骑兵注定败北。
&esp;&esp;和贺兰山西部的高坡之战,完全不是一个烈度。那一战,李瑄筋疲力尽,已经坚持不了多久。
&esp;&esp;“我已上奏圣人,等长安的诏书到来,我要恭喜一位大将军!”
&esp;&esp;皇甫惟明意有所指地说道。
&esp;&esp;大将军,为正三品。
&esp;&esp;李瑄现在是从三品。
&esp;&esp;这半级距离,身份就如四品到三品的差距。
&esp;&esp;因为唐代的职事官,哪怕是宰相,也只是正三品。
&esp;&esp;唐代二品、一品的职事官,都是养老的,朝堂都不用去。
&esp;&esp;“不敢当,皇甫帅是节度使。陇右立功,皆在于您!”
&esp;&esp;李瑄向皇甫惟明说话的时候,心中却想起李适之的话。
&esp;&esp;当李瑄有上将之势,自己就罢相。
&esp;&esp;从灭突厥高坡之战,擒拿双可汗,到擒海贼吴令光,再到今日的积石军麦田之战。
&esp;&esp;虽然经历的战斗不多,但俱为大战,皆大获全胜。
&esp;&esp;他门荫入仕,以禆将出身。
&esp;&esp;如果李瑄年纪够,毫无疑问可以出任节度使。
&esp;&esp;李瑄的年纪会让李林甫等朝臣阻止他成为上将。
&esp;&esp;因为他们只需要一个借口,未及冠,年龄不够。
&esp;&esp;但李瑄为李隆基画了很多大饼。让李隆基有很强烈的重用之心,多次以霍去病为例子,来提醒朝臣。
&esp;&esp;李瑄虽远在陇右,却大概知道李适之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