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320节(2 / 2)

&esp;&esp;可以趁机迁徙一批百姓到九曲,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压力。

&esp;&esp;李瑄的改军计划,是为进攻青海准备,李隆基觉得很合理。

&esp;&esp;在李隆基看来,拿下九曲这肥沃之地,陇右河西多养活一万三千士兵轻而易举。

&esp;&esp;河西虽然兵力少,但回纥骨力裴罗请书赔罪,献上大量金银珠宝。

&esp;&esp;等冰雪过后,回纥继承人磨延啜会到长安谢罪,李隆基看到回纥的诚意,料定他们不敢再冒犯大唐。

&esp;&esp;但王忠嗣布置在峡口的兵马一直未撤走,以防止回纥两面三刀。

&esp;&esp;最后是为将士请功的奏折,他只是看一眼就同意,让宰相和兵部去安排。

&esp;&esp;一场大战后,将士通过军功进爵无可厚非,不仅仅是李瑄,安禄山、王忠嗣亦如此。

&esp;&esp;将领建立威望,为将士争夺利益是很大一方面。

&esp;&esp;“对了!那个斩杀吐蕃元帅的南霁云,和擒拿吐蕃大论的车神塞,一定要拜为大将军,朕曾有诏书,不能食言!”

&esp;&esp;李隆基没忘记这件事情。

&esp;&esp;虽然有大臣弹劾李瑄贸然杀死吐蕃大论,但李瑄在奏折上向李隆基解释过。

&esp;&esp;论悉颊藏的做法引起军愤,冒犯圣威,藐视大唐。如果不杀论悉颊藏,以后打仗的时候,吐蕃都用汉人奴隶来要挟,那会有更多无辜的子民被杀,还会影响战斗。

&esp;&esp;李瑄强调李隆基爱民如子,不过是杀一名小国宰相,如果圣人一声令下,哪怕远在逻些城,也会将吐蕃赞普的头颅奉上。

&esp;&esp;有这样连吹带捧的奏折,李隆基自然不会因为李瑄斩杀论悉颊藏而生气。

&esp;&esp;更何况李隆基对吐蕃一直印象不好,杀就杀了。

&esp;&esp;吐蕃宰相死在大唐手中,看看周围的藩属国哪个还敢无礼冒犯?

&esp;&esp;又看一次战表后,李隆基才美滋滋地回到宴会上。

&esp;&esp;高兴的他,拿出绿色的玉笛吹奏,子孙们不断欢呼。

&esp;&esp;杨玉环看起来也很高兴,笑靥如花,花萼相辉楼中冬季绽放的水仙花,也不及她的美丽。

&esp;&esp;李隆基看杨玉环笑得很开心,他吹着玉笛走到杨玉环,眼角也露出笑容……

&esp;&esp;正月初三的大宴会上,李隆基向李林甫和裴宽支会一声,让他们尽早传令郡县,把收复九曲的好消息,传遍全国。让天下百姓知道他的治下的丰功伟绩。

&esp;&esp;天宝相比于开元,更为繁盛!

&esp;&esp;同时,李隆基让李林甫、裴宽拟订对河陇将士的奖赏、提拔。

&esp;&esp;至于李瑄的封赏,由李隆基亲自决定。

&esp;&esp;元正大宴上,李隆基爱屋及乌,将李适之邀请到榻前,一连饮酒六杯。

&esp;&esp;还特意问李适之的其他儿子现在都在干什么?

&esp;&esp;得知李适之其他儿子的官职后,他当即提拔四兄李季卿为宗正少卿,大兄李霅为礼部侍郎,三兄李琦为京兆少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