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挺好奇这个世界的故事尺度,能写什么妖怪鬼神,好找找创作素材。
&esp;&esp;回去路上,姜竹给骡子套上车,驴捆在车旁的木头上跟着车并排跑,他赶着车,沈青越坐在一旁给他念新买的话本故事,念几句,卡一次壳,连蒙带猜把字念全了,还不时感慨一句“什么破故事,这八十文算是瞎了!”
&esp;&esp;但姜竹听着还挺有意思的。
&esp;&esp;比从前在镇上听人讲戏还有意思呢。
&esp;&esp;第49章 连环画
&esp;&esp;沈青越瞧不上的话本故事受到热烈欢迎, 热度甚至超过了姜竹新买的骡子。
&esp;&esp;那群晚上没瞧见,第二天听说了特意来看骡子的村里人, 五分钟看骡子,五十分钟听故事。
&esp;&esp;简直是离谱。
&esp;&esp;沈青越实在难以理解,一个穷书生救了狐妖,狐妖报恩和他成婚,然后被发现是妖精,人妖殊途, 最后妖精被和尚赶跑,回了深山再也没了音信的故事,有什么魅力。
&esp;&esp;这都be了啊!
&esp;&esp;还是这种一拍两散没了关系的be。
&esp;&esp;更离谱的是,那书生之所以救了狐妖, 是上山捡柴时候瞧见一片鲜亮的白色,猜想兴许是什么值钱的动物, 想抓了卖钱的。
&esp;&esp;他捉住了受伤的狐妖, 还想可惜皮毛破损, 不知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直到狐狸落泪向他哀求, 他才动了恻隐之心。
&esp;&esp;之所以肯放了狐妖, 也是因为皮毛破损, 可能卖不了多少钱。
&esp;&esp;要是值钱, 他还不放呢。
&esp;&esp;简直是槽点满满, 偏偏村里老老少少听得还挺开心。
&esp;&esp;沈青越腹诽, 这破故事整个就一个主题, 什么报恩,什么好人好报,什么爱情, 通通不是,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人妖殊途啊!
&esp;&esp;瞧那恋爱脑傻缺狐狸,还给书生偷金子呢。
&esp;&esp;书生呢,左右摇摆,一会儿信这个,一会儿信那个。
&esp;&esp;好在最后狐狸还算清醒,跑了。
&esp;&esp;而他的文盲学生们,完全听不到重点,非常遗憾狐狸怎么跑了呢?
&esp;&esp;她为什么不回来看看?
&esp;&esp;都怪那和尚。
&esp;&esp;还有人关心狐狸还有白色的?
&esp;&esp;他们能不能捡到漂亮狐狸?
&esp;&esp;要是他们捡到了,一定带回家好好养着。
&esp;&esp;热烈讨论的小朋友:“沈先生,山上真有狐狸吗?”
&esp;&esp;沈青越都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放着那么多猎人不问,要问他一个不会打猎还没上过山的户外小白,他肯定道:“有,见到了能抓就抓,挺值钱的。”
&esp;&esp;“……”
&esp;&esp;“量力而行,遇到野生动物不要随便瞎摸瞎招惹,小心咬你们一口。”
&esp;&esp;“……”
&esp;&esp;受挫的小朋友拒绝把现实带入故事,依旧坚持着问:“那狐狸还会回来吗?”
&esp;&esp;“后面没有了吗?”
&esp;&esp;他们踮着脚看沈青越手里的书,明明还有大半本呢,怎么就不念了?
&esp;&esp;沈青越倒不觉得写话本的书生烂尾,分析道:“人家白干那么多天活儿早把恩报完了,回来干嘛?冒着被和尚打死的危险受罪吗?”
&esp;&esp;小朋友们:“???”
&esp;&esp;他们想听的结局不是这个!!!
&esp;&esp;有人道:“那是救命之恩啊!”
&esp;&esp;沈青越:“书生不去抓她,她需要救吗?”
&esp;&esp;小朋友们瞳孔地震。
&esp;&esp;好有道理啊!
&esp;&esp;看着他们破碎的反应,沈青越突然觉得这话本子有点儿意思了。
&esp;&esp;来了兴致的沈先生开始挥墨作画,画的还是连环画。
&esp;&esp;第一张书生上山砍柴。
&esp;&esp;第二张发现草丛中舔伤口的狐狸。
&esp;&esp;第三张抓起狐狸,狐狸垂泪。
&esp;&esp;第四张放走狐狸,狐狸回眸,充满了感激。
&esp;&esp;不管心中对书生多么嫌弃,画出来书生堪称俊朗。
&esp;&esp;要是太丑,这故事全然没法看了。
&esp;&esp;没见过连环画,更没看过漫画、动画片的一众小朋友们“哇”声一道接着一道,沈青越像连环画一样,在每一幅画下面写上画面内容。
&esp;&esp;明天、后天、大后天、又一天的教材齐了。
&esp;&esp;仔细想想,他小时候认字最快的时候,就是刚学会拼音,抱着童书自己拼读拼音看故事那阵子。
&esp;&esp;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认识了好多字。
&esp;&esp;沈青越来了赚钱的思路。
&esp;&esp;反正是要卖画赚钱,他干嘛不画连环画呢?
&esp;&esp;单幅能当扇面,连起来还是故事。
&esp;&esp;还能画上几张拼个灯笼出来。
&esp;&esp;他跑去问正锯木头要搭牲口棚的姜竹:“你会做灯笼对吧?”
&esp;&esp;“嗯。”姜竹放下锯子,拍拍身上的锯末,将衣服拽好,草帽戴好,趁着沈青越还没注意他的草帽,率先问道:“要扎灯笼?做多大的?”
&esp;&esp;沈青越想了想,还是先按扇面那么大吧。
&esp;&esp;太小不好看清,太大了画起来费时费力,还费纸墨。
&esp;&esp;现在他画扇面大小很顺手,不管是做灯笼还是做扇子,都不浪费。
&esp;&esp;内容上他也没好意思直接照搬人家故事。
&esp;&esp;自己画出来当扫盲教材就算了,想卖钱,还是画这个世界没有的故事吧。
&esp;&esp;思来想去,沈青越决定画丑小鸭。
&esp;&esp;原因也很简单,他想画动物。
&esp;&esp;而身边现有的模特,就是两只小鸡和一头骡子。
&esp;&esp;丑小鸭具体的故事细节沈青越已经记不太清了,他决定根据现状稍微改改版,起名叫长腿鸟——
&esp;&esp;在山中居住的老爷爷捡到一枚鸟蛋,放进了鸡窝里,母鸡妈妈孵小鸡时也孵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