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9章(1 / 1)

&esp;&esp;不过他也是实在想不明白,沈青越都这么有钱了竟然还窝在他们村不出来,难不成他是想超过江大爷,争做姜家村第一财主爷吗?

&esp;&esp;不理解。

&esp;&esp;赚那么多钱不到县里花,天天窝在山上吃野菜有什么劲?

&esp;&esp;他不理解。

&esp;&esp;村里人也不理解。

&esp;&esp;怎么出去一趟,姜竹和沈青越一人骑着一头骡子回来了?

&esp;&esp;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用两头骡子拉着车,结果谁也不坐车,非得骑着骡子往回跑。

&esp;&esp;“坐车不比骑骡子舒服么?”

&esp;&esp;跑远了确实是坐车更舒服。

&esp;&esp;但是骑骡子更快啊!

&esp;&esp;他们家新骡子还特别快。

&esp;&esp;跑起来不管不顾地疯跑,颠得他屁股疼,跑了没一会儿他和姜竹就换过来了。

&esp;&esp;路上他还给新骡子起了名字——

&esp;&esp;二十两。

&esp;&esp;买它花了二十两,这二十两就像打了水漂。

&esp;&esp;看上去多俊俏的骡子啊,比酱酱还高一点儿呢,在市场时候怎么看怎么稳重,一跑起来和稳重一点儿不沾边。

&esp;&esp;让它拉车,沈青越都怕它把车甩进沟里。

&esp;&esp;就这,据说它爹还是匹军马呢。

&esp;&esp;贼能跑那种。

&esp;&esp;姜竹倒是喜欢,一路上和二十两磨合,他们回家速度比只有酱酱时快了将近一半。

&esp;&esp;连听话的酱酱都被带疯了点儿。

&esp;&esp;进了村,说几句话的功夫这祖宗就把别人家伸出墙外的梨树给啃了。

&esp;&esp;沈青越:“别叫二十两了,叫闯祸精吧。”

&esp;&esp;姜竹不愿意。

&esp;&esp;自己想了一天,给二十两闯祸精想了个拉风的新名字——

&esp;&esp;追风。

&esp;&esp;第149章 幼学童蒙

&esp;&esp;有了追风, 姜竹像是得到了称心如意的新玩具,每天都要出去遛半天。

&esp;&esp;说好的一起去登山呢, 结果每天早上沈青越画着画着姜竹就不见了。

&esp;&esp;从前走之前还跟他说一声或者写张纸条,告诉他去哪儿了。

&esp;&esp;这倒好。

&esp;&esp;遛骡子不算出门,一转眼人和骡子全没影了。

&esp;&esp;沈青越走到牲口棚,看见孤零零在里面被鸡吵的酱酱,吐槽道:“你爸爸不爱你了。”

&esp;&esp;酱酱:“……”

&esp;&esp;沈青越:“你看看,有了新欢人都不一样了。”

&esp;&esp;刚给追风刷完毛, 准备回来换酱酱的姜竹:“……”

&esp;&esp;沈青越:“哎哟,大忙人回来了?还记得你扔在棚里的傻儿子么?”

&esp;&esp;姜竹:“……”

&esp;&esp;“追风,追风,天天就是追风, 是他要追风还是你要追风?”沈青越抬腿用膝盖撞了下姜竹屁股,“你听听, 追风和我们酱酱是一个品种的骡子吗?”

&esp;&esp;姜竹笑着回手拽住了沈青越的腿, 往他身前拉了拉。

&esp;&esp;沈青越小跳了两下撞他身上, 被姜竹抱住。

&esp;&esp;姜竹:“那你再想个名字?”

&esp;&esp;沈青越:“不想, 想不出来, 要么让酱酱叫闪电吧, 你不是出门不好意思叫他吗?”

&esp;&esp;“现在全村都知道他叫酱酱。”姜竹摘了沈青越脸上的口罩亲了两下, “去山上玩吗?”

&esp;&esp;“我哪知道你和追风有没有空, 现在咱们家追风是老大, 你是老二, 连那几只鸡都要排我前面。”

&esp;&esp;姜竹:“你是老大, 我排第二,他们不排,都听你的。”

&esp;&esp;他话锋一转, 幽幽道:“你老在画画,我也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esp;&esp;“哎哟?”沈青越捏捏姜竹的脸,“恶人先告状啊,又跟谁学这么撒娇的?那我不画了,捆你身上,让你一天十二个时辰走哪儿都带着我。”

&esp;&esp;姜竹笑:“还是画吧,眼看就要画完了。”

&esp;&esp;那可是他们青竹书院第一本书呢,要把青竹书院印上去的!

&esp;&esp;沈青越:“呵。”

&esp;&esp;姜竹给他捏捏手腕:“我们是不是该盖书院了?”

&esp;&esp;“嗯?”

&esp;&esp;“不是快要画好了吗?都要印出来了,我们书院才只有一个牌子。”姜竹没受过什么画饼诈骗,总觉得书都要印了,书院还没有,像是诈骗。

&esp;&esp;前几天他还去看了,沈青越随手找块儿木板写的“青竹书院”过了一冬天一春天,都有点儿掉色了。

&esp;&esp;沈青越故意道:“有牌子还不行吗?”

&esp;&esp;姜竹:“……”

&esp;&esp;沈青越笑:“赵先生他们是不是想回山上上课了?”

&esp;&esp;姜竹:“嗯。”

&esp;&esp;在村里好是好,遮风避雨,冬天暖和,上下学近也方便,但是太随意了。

&esp;&esp;谁家有什么事,就会跑到课堂喊人。

&esp;&esp;有时候是大人要下田,喊孩子中午早点儿回家做饭,不要乱跑。

&esp;&esp;有时候是要带着孩子去走亲戚,课上到一半,过来找人。

&esp;&esp;还有家里什么东西找不到了,不知道鸡喂没喂的,弟弟妹妹要找哥哥姐姐的……

&esp;&esp;总之,什么都能进门打断课堂。

&esp;&esp;偏偏村民们自己意识不到这是有问题的,小孩儿们也很爱看有人来,只要来个人,就需要花一到两刻的时间重新恢复秩序和气氛。

&esp;&esp;要是村里有人吵架、来了货郎,哪怕是谁家狗跑了,鸡跑了,那群还没什么定性的小孩儿都忍不住趴到窗边往外看。

&esp;&esp;尤其是下午上课年纪更小的那一批,管都管不住。

&esp;&esp;更绝的是赵先生要是吹笛子教孩子们唱歌,窗外、院外,能凑一群大爷大娘来听。

&esp;&esp;搞得赵先生根本就吹不下去。

&esp;&esp;天暖和了,他就想领着孩子们回山上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