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个的生长周期,我们从田师傅那里听说了,能有近20年,就等于是把一块地占住了20年——一旦种下去就不能轻易更改了,否则人力也吃不消……20年的资金占用,需要的是长期而且稳定的市场价格。”
&esp;&esp;和小曹搭话的商人姓陆,是临城县人,或者说,他现在住在临城县,至于说他之前是哪里人,这个其实已经很无关紧要了,因为买地的人口总是处在搬迁之中,流民从外地迁徙过来,住上一段日子,通过耕作养活自己,融入买地,然后各奔前程,有些人去南洋有些人去鸡笼岛——他们开垦过的土地总也不会浪费的,源源不绝的新生人口等着填补这儿的空缺那。
&esp;&esp;陆老爷便是从外地搬迁过来的小商人,在临城县住了五年,结交了一帮不错的朋友,也积攒了一点身家,更重要的是他自学通过了买地初级班的考试,现在中级班里也有几个学科在继续进修,他非常喜好政治课,尤其是其中牵扯到经济的部分。
&esp;&esp;“需求决定价格,所以,糖、油、橡胶的价格,都由需求决定,判断长期价格走势,就是判断长期的需求走势。”
&esp;&esp;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还留有敏朝余痕——还戴着幞头,言行举止时而让小曹想起他那古板大伯的商人,却是满口买地特有的术语,这感觉其实满奇妙的,不过陆老爷自己肯定没有这个感觉,他慎重认真地请教小曹和金娥。
&esp;&esp;“曹先生、金娥小姐认为,以二十年的尺度来看,这种植园,到底是种油棕好,还是种橡胶树来得好呢?”
&esp;&esp;第539章 小曹你糊涂!
&esp;&esp;油棕还是棕榈?又亦或者是甘蔗?
&esp;&esp;船上的一席闲谈, 难倒的并非只是小曹和金娥,一整船的人,或多或少都被带进了这个问题里, 也都在想着自己的选择——有些有身家的富商,已经感觉自己看到了一条新的发财路子,只是细节还要斟酌, 有些人则在心底寻摸着能合作的田师傅,黄景秀一无所有,反而没有那么多杂念, 只是对这问题的答案极其好奇,设身处地的想, 倘若她是想去南洋搞种植的商人, 只怕也很难在橡胶和油中择选。
&esp;&esp;橡胶这东西, 完全是新的, 到底什么时候能进步到成为百姓人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很难说, 虽然种出来或许也不怕卖不掉,官府总是会买的——就像是橡胶工作服,用得上的农户一开始买不起, 可买地的官府,和敏朝的衙门完全不同,买地的官府可以自己出钱买下来, 给他们的水兵用呀。
&esp;&esp;如此,研究橡胶的厂家,便会感到能回本,有进一步钻研的动机,运气好的话,橡胶原料跌价了, 雨衣、工作服也越做越好,总有一天,家家户户都能负担得起,也感到不备一样十分可惜……这就是官民两便的大好事了,制造橡胶织物的工厂是官府的,做那种提取橡胶的机器的工厂也是官府的,官府虽然在一开始买橡胶工作服的时候亏了,但长期来看,可以从这些工厂中回本,还能收保护费,他们是不会亏的。
&esp;&esp;逻辑推导到这一步,她还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黄景秀认为大概也只有买地的官府能做到这一点了,虽然是官民两便的大好事,但敏朝的衙门可办不到,现在她对买地逐渐熟悉起来之后,首先得出的结论就是,敏朝的衙门人实在是太少了,就那点编制,基本是什么事都办不成,买地这里,衙门的吏目虽然多,但却没有人浮于事,大家都各尽其责,就像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只有这么多的人组成这样一个衙门,才能办到这么多事情,倘若人少了,那当真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esp;&esp;但是,再接下去,要深入到实务中去时,黄景秀不懂的地方便很多了。吃晚饭时,她便提出了好几个有些幼稚可笑的设想:为什么不一块地种油棕,一块地种橡胶树呢?
&esp;&esp;这个想法立刻就被笑话了,考察团团长吴老八告诉她,就算是很大的农业联合社,往往也只会选择一种经济作物。“这个东西不是把苗栽下去就结束的,要养护、除虫,种树就像是绣花,一种针法有一种针法的窍门。就算是买地的农户,倘若不识字,不记笔记,在常见主粮作物之外,能种好两到三种经济作物就已经算是很聪明的了。”
&esp;&esp;田师傅和股东们当然都是识字的,但是,土人们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能让土人们掌握一种经济作物的种法,就相当不错了,还想要多种几种?那实在太为难他们了。再者说来,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种一种作物的好处还是多的,别的不说,就是商人来收购货物的时间都好安排,人家要走十天的路来你这里,那是一年来两次,每次收走50好呢,还是一年来一次,每次收走100好呢?
&esp;&esp;黄景秀虽然颇读了几本诗书在身上,但她确实还小,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在这时候是很露怯的,她不由得红了脸,不敢再高声说话了,但还是低声问金娥,“那为什么不把本钱分成几份,分别投资油棕和橡胶树的生意?如此,哪边赚钱,对于自己都是有利的,倘若有一边亏损了,损失也不至于过高……”
&esp;&esp;因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缘故,她的声音越来越小,但金娥却听得很认真,而隔桌的小曹,大概是耳朵很尖的缘故,还热情地主动接话,“其实这问题挺好的,说明你很聪明——这叫风险对冲,其实是很明智的投资策略,我在船上也差点就这么回答了——等等,我年糕吃一口再和你解释。”
&esp;&esp;他们这会儿已经下了船,在许县的驿站安顿下来了,从衢县上游的码头上船,顺流而下,许县上岸,入关找驿站,洗漱一番,多少也花了快一日的功夫。相逢便是有缘,一船的人,除了本来在许县就有落脚处的之外,多数都选择了官驿落脚,去买下一程的车票时,也是一起买的,如此,路上多少能有个照应。
&esp;&esp;当然了,除此之外,大家也都是自由活动,只有小曹、小曲二人,因为已经说定了和考察团同行,现在更俨然成了半个编外成员,小曲欣然依从了金娥的邀请,和她们一起上街逛了逛(小曹要继续写报告),晚饭也就顺理成章地一起吃了。小曹从房间里出来之后,恰好和考察团的男吏目们一桌,晚饭很丰盛,有炸年糕、炸花菜,似乎佐证了他们下午谈到的文章——官驿的晚餐,小曹小曲花钱吃,回去厂里报销,考察团的人则是免费吃的供给,这种福利型的餐点,规格肯定是有限的,如此都出现了炸物,可见油确实是越来越便宜了。
&esp;&esp;炸年糕上洒了桂花糖,红红的桂花粒,白白的糖粉,炸得微黄的年糕,用牙齿一咬,便拉出老长来——已经着急地去澡堂子里搓了一把泥的小曹,本来又清爽自信了起来,但他刚吃一口年糕就想插话,这年糕咬不断也咽不下去,这会儿形象又有些狼狈了,他气急败坏地和年糕缠斗了好一会儿,勉强咽了一大口下去,又噎住了,只能猛捶胸口,小曲几乎快笑死,忙从女桌这里赶去,要让他站起来,“卡住了吗?不行就找个椅背顶出来!”
&esp;&esp;“呼……不,不必了!”小曹猛地一吞,终于把年糕吞下去了,他不由得迁怒于食物,“许县的年糕也太黏了!会出事情的!”
&esp;&esp;这会儿,他不敢看小黄了,倒是在金娥和小曲面前还算自然,小曹解释说,“主要是农业合作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