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45节(4 / 5)

业,才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那就是钢筋最重要的一个前置步骤——氧炉炼钢,只有这个办法才能炼出低碳钢来,但纯氧非常的昂贵,只有电解才能制造一点点,没有橡胶做的电线外皮,是无法投入大规模应用的,便连实验都做不起。没有低碳钢,铁丝做筋骨,效果也就比竹筋好些有限……”

&esp;&esp;这一步步往前,每一步都还要别的领域也有突破才能跟上配合的感觉,实在不比谋略天下来得轻松啊……当听到电气因橡胶而普及,氧炉有了实际基础时,便连这些听众也都松了口气,一边在心底提醒自己囤铁矿和煤矿——不过这些东西的价格从未下落过,一边又急急地道,“如此可好了,这氧炉可是顺利地设计出来了?”

&esp;&esp;“难着呢!造实验厂房,需要的资金那是海量,且现在铁矿、煤矿的市场价并不便宜,衙门下拨的限价煤铁,分到实验小组头上又是不够用的,还有那发电机也是昂贵,各处都在申请,也不知道何时才能下拨……唉!还不知道又要磨蹭几年。”

&esp;&esp;说到此处,陶四郎却是摆出了好一副苦相,一摊手叹道,“我老师也是急得上火——目前盯着这氧炉专利的小组,有四五个,都在各显神通找经费,也是眼馋那天价的专利分红,只是前期投入也大,这钱该上哪找去!”

&esp;&esp;其实,他毕竟年幼,城府不深,并未太过伪装,这番对话的目的性还是很强的,但这种目的性倒并不会让人有什么不满——几个豪商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心动:早知道楚大匠那一波匠人,可说是买地的新贵,那真是要什么有什么,要钱有钱,要政审分有政审分,社会地位还极高,六姐异常尊重礼遇……

&esp;&esp;只是因为这些国宝级匠人,很少在人前露面,大多公务繁忙,醉心实验,难以结交,以至于他们周身也染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民间甚至有愚夫愚妇,认为他们常年闭关修仙炼器的。这些交易所的豪商,也很难找到门路结交打探,这会儿听陶四郎这么一说,才肯定这批匠人手中都有专利分红,钱财、政审分的回报,甚至还要比他们更多!

&esp;&esp;这就让人禁不住想要来插一脚了——楚大匠他们是攀不上了,但手里结余的银钱真多,又不愿意完全投入交易所的赌博之中,倘若……倘若能投资一二,培养出下一个楚大匠,也跟着鸡犬升天,进一步飞黄腾达呢?

&esp;&esp;“四郎,叔叔性子直,这就直接问了!”

&esp;&esp;果然,又喝了几杯茶,便有个性急的汉子,开门见山了,“这实验小组的专利,也能和开公司一般,做股份分成吗——若能的话,归属于官制的小组,又能不能接我们这些商人的投资……这些事情,你可问过衙门没有,又有没有见到什么成功的先例呢?”

&esp;&esp;第703章 谢姐比较出的幸福感 羊城港谢双瑶 ……

&esp;&esp;“关键是备案后在执行层面上, 现在能想到的问题,是要规避知识成果外流, 也要评估这个最重要的风险——开这个口子会不会导致技术外流到民间, 去敏朝——去敏朝这其实不是最需要去考虑的问题,要考虑的是如果知识成果外流去民间的商社,而且形成规模, 会不会加重财政负担。”

&esp;&esp;“也不能固步自封吧,无论如何必须正视的事实, 就是财政收入肯定是不能全部往科研方向倾斜的, 民间资金进入这是大趋势——我的意见, 还是老办法, 先实验性特批一部分项目, 观其后效, 两三年内, 大概这政策的利弊也能看清楚了。到时候再来修改细则嘛, 否则现在这里论证来论证去的, 坐而论道,一百年没有结果。先把摊子搭起来, 就知道好不好搞了。”

&esp;&esp;“其实我的意见是不必着急……先把力气往外头去使些……工业这里, 慢慢搞, 现在这些也够用了,六姐不是说过一个老笑话吗, 老虎追猎户,猎户不必比老虎跑得快, 只需要比别的猎户跑得更快就够了——现在,咱们已经是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猎户了,其实完全可以放缓点脚步, 慢慢来嘛……”

&esp;&esp;“你这话就有点没心气了,工业布局是百年大计,这里慢一年,那里慢一年,整个体系什么时候能成形?这完全是只争朝夕的事情——”

&esp;&esp;“好了,现在只论证细节,大方向不要变——多领域开放民资进入这已经是定下来的事了,不必再多想。”

&esp;&esp;会议室里,一张长桌,一排瓜子干果碟,有这几年来逐渐流行的葵花籽、刚炒好发着清香的五香西瓜子、储存了一段时间,上头结着盐粒的冬瓜子、南瓜籽,还有一大盘花生,再有两个大茶壶,一个壶嘴大些,一个壶嘴小些——大嘴壶里泡的是八宝米花茶,顶饿发甜,能快速补充能量,是这种会议的必备,而小嘴壶则是清茶,主要是提神所用。

&esp;&esp;比起第一次开座谈会时,谢双瑶还要从自己的仓库里拿点未来科技撑场面,买地物产逐渐丰饶,的确是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来了,至少干果这边,花生瓜子是可以供应得起了——花生是很好的油料作物,谢双瑶当然要大力推广,这东西此时虽然也有,但还算稀罕,没有铺开种植,也是衙门并不重视的缘故,能榨油的东西,只要和农户说清楚了,他们肯定是不会抗拒的。

&esp;&esp;当然了,这种经济作物,在气候混乱的时候,地位肯定比不上主食作物,要说成为一户农家主要种植物,那多让人不放心?也就是捎带手种上几分地的样子,往油坊送过去换点自己吃的油罢了,花生作为干果,真正大量供应还是拿下鸡笼岛之后,地多了,花生产量也逐渐变大,那么除了拿去榨油之外,也有了足够的余裕晒干了往外卖了。

&esp;&esp;吃穿用度上的宽裕,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在桌边满满当当坐着的这一屋子各抒己见的智囊,也是用度宽绰的另一种表现——曾几何时,买地的人才捉襟见肘,逼得高级官员个个都是多面手,比如徐子先,谢双瑶都怕累出病来,不但要率人做实验、编撰课本,还要来开智囊会,对买地的大事小情都要有所了解,编课本还得是多面手,除了这政治课本要参与之外,理化生的课本都少不了他吃透了反刍学生……

&esp;&esp;这么使用一个老人家,真的挺不人道的,谢双瑶都挺怕他过劳出问题,还比原本的岁数走得早,但现在,又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各方面的人才虽然完全不能说是足够,但也是雨后春笋一般浮现了出来,徐子先虽然也还有很多会要开,但已经不必逢会必发言了,有些会议也可以免于参加,能够专心在自己的领域内做事。

&esp;&esp;——他本人最感兴趣的其实还是物理、化学的纯粹理论钻研,工业、农业那都是受时势影响,救亡图存,现在有了买活军,徐子先得以空出手来搞科研,经济上还非常优越——也是因此,这个会他要回避,不能来参加,因为一旦开放民间资金进入重点行业,徐家绝对第一个响应,利益关联就有些太深了。

&esp;&esp;一帮在衙门各部门有优异表现,预备重用的未来大佬,一帮已经在她身边的秘书班供职,随时提供意见,收集资料为她写简述写报告的秘书智囊,这便是清谈会的全部配置了,也是买地这里逐渐形成的内部论政形式之一,事情太多,牵扯到方方面面,统治者无法事无巨细都予以关照的时候,这种会也就应运而生,越来越多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