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00节(2 / 3)

微微颔首,又轻轻叹息:“然多有求功心切之辈,不顾百姓安危,一意围剿,要将今日之良民,逼迫成明日之逆贼……”

&esp;&esp;狄进应了一声:“是。”

&esp;&esp;刘娥话锋一转:“陈公权知开封府时,屡破要案,多有狄卿相辅,老身观案卷,辽国谍探在京师秘立了一处‘金刚会’,可有此事?”

&esp;&esp;狄进回答:“根据目前所获贼人的口供,确实有这么一个谍探组织的存在。”

&esp;&esp;刘娥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这便是又一处‘弥勒教坛’了,国朝稳定,民心思安,那点阴谋鬼祟,又如何值得大动干戈?”

&esp;&esp;此言确实是正理,如果国家兴盛,国力强盛,区区几个阴谋行事的谍探,自然撼动不了大势,生不出风波,可但又说回来了,别说古代的封建王朝了,就算是后世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社会矛盾,真要被钻漏洞,也是防不胜防……

&esp;&esp;所以刘娥接着道:“然这等贼子,又不可放任自如,狄卿以为,该对‘金刚会’如何处置?”

&esp;&esp;结合之前的重臣争辩,狄进已经清楚了此次谈话的关键。

&esp;&esp;毫无疑问,刘娥是不希望看到机宜司壮大的,但之前辽人谍探确实兴风作浪,又没有理由反对,便准备从另一方面加以遏止。

&esp;&esp;曹利用将机宜司搬出来,跟皇城司打擂台,太后就准备将他搬出来,跟机宜司打擂台。

&esp;&esp;前面两个至少是组织,后面干脆是个人,这实在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esp;&esp;狄进有意沉默了片刻,才微微苦笑着道:“不瞒太后,臣对于‘金刚会’亦有执念,仔细搜寻,然根据案犯交代,这个谍探组织早在澶渊之盟前后,就已潜伏,至今已有二十载,一举一动极为谨慎,乞儿帮丐首被擒后,会中成员就与之彻底断了联系,臣亦无法抓到他们蛛丝马迹……”

&esp;&esp;刘娥聆听,末了道:“如此说来,狄卿也没有把握抓住‘金刚会’的贼子了?”

&esp;&esp;狄进直接道:“确无把握。”

&esp;&esp;刘娥道:“狄卿一人无把握,若有国朝精锐相助,又当如何?”

&esp;&esp;狄进怔了怔,突然明白,自己还是小觑了这位执政太后,对方的目的不是打擂台,是要摘果子,曹利用成立了机宜司,刘娥则要把机宜司掌控在自己手中,立刻道:“臣年少,恐难当重任!”

&esp;&esp;刘娥嘴角微扬:“晏学士如狄卿这般年岁,已得先帝所信,担当重任,狄卿不必妄自菲薄!”

&esp;&esp;说实话,狄进的年龄之所以没有遭到明面上的非议,就是因为朝堂上有晏殊在前面顶着,相比起当年真宗对晏殊的宠幸,如今赵祯对狄进的照顾还真称不上简在帝心,但问题是,如今那位天子的老师,却是被贬官外放的,以这位举例,一方面是解围,另一方面无疑也是敲打。

&esp;&esp;狄进却好似没有听懂,依旧是那句话:“臣年少,恐难当重任!”

&esp;&esp;你有本事就先贬晏殊再贬我,看看赵祯炸不炸毛!

&esp;&esp;刘娥的神色又恢复沉静,却又转到了另一个话题上:“狄卿在兖州时,擒获渤海王族大荣复,此人请求归附国朝,希望招安?”

&esp;&esp;狄进抿了抿嘴:“是。”

&esp;&esp;刘娥道:“机宜司初立,若有这么一位熟知辽人底细的渤海遗民任职,对于抓捕辽人谍探,可有助益?”

&esp;&esp;狄进念头百转,想到了各种推诿之策,但最终还是摒弃了侥幸,认可道:“太后圣明!自有助益!”

&esp;&esp;刘娥微笑:“国朝用才,当各尽其能,狄卿要好好教导一番这位渤海王族,擒贼建功,不要辜负臣民予他的一番信任!”

&esp;&esp;第二百六十六章 你看!他们急了!

&esp;&esp;“大娘娘在垂拱殿召见仕林?”

&esp;&esp;赵祯放下手中的书卷,眉宇间不自觉地露出担忧之色。

&esp;&esp;能得执政太后亲自召见,对于官员自身的地位其实是一种隐性的提升,但关心则乱,他还是怕狄进顶撞了大娘娘,落得个被贬出京的下场。

&esp;&esp;所幸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年轻的官家同样有所成长,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垂拱殿议的,都是朝堂政务,狄卿才干出众,大娘娘定是有要事嘱托,唤阎都知来!”

&esp;&esp;阎文应很快前来:“官家!”

&esp;&esp;赵祯直问:“馆试如何?”

&esp;&esp;阎文应已经知道,狄进把重礼全部折合成铜钱,运了整整两大车,还给了义子阎士良,固然很是失望,但还是不愿得罪对方,立刻答道:“狄三元才学出众,馆试自是从容以对,圣人亲见,亦多称赞其宠辱不惊,授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

&esp;&esp;这正是赵祯当初定的官职,却是不合规制,如今狄进同判兖州归来,倒是不会有臣子明面上反对了,当然如果按照赵祯的想法,至少也该直史馆,再得一个实职差遣。

&esp;&esp;现在这样也还行,赵祯知道自己没有执政的权力,必须沉住气,颔首道:“大娘娘圣明!”

&esp;&esp;阎文应很清楚,官家招自己来,就是问明垂拱殿内太后到底说了什么,换成平常,他是万万不敢乱传话的,但此番太后似乎有意让官家知道一些事情,便接着道:“圣人还有意,让狄直院提举机宜司呢!”

&esp;&esp;“提举机宜司?”

&esp;&esp;赵祯目光一亮:“大娘娘圣明!狄卿有破案之智,查敌之明,此前正是他挫败辽人的阴谋,如今机宜司若能由狄卿统领,定能肃清邪氛,还京师以安定!”

&esp;&esp;对于机宜司的建立,赵祯确实是认同的,他对于皇城司并没有好感,认为这群人已经难以发挥出当年太祖成立时遏制外敌的作用,另立机宜司是合适的,如果自己信任的狄进能掌管这个部门,那就是两全其美了。

&esp;&esp;阎文应想到机宜司夺走了原本属于皇城司的权力,就是一阵窝火,却没有丝毫表露,反倒以惋惜的语气道:“狄直院以年少难当重任为由,并未应下此职……”

&esp;&esp;赵祯怔了怔,目光微微一闪,突然意识到,大娘娘突然给自己看重的臣子如此大的权力,这其中定有蹊跷,缓缓地道:“狄卿此言不无道理,他终究年轻,若提举机宜司,朝中恐有非议,大娘娘应另择人选……”

&esp;&esp;阎文应道:“狄直院同判兖州期间,擒获一位渤海王族后裔,感于国朝圣德,投诚归顺,此人对辽民多有了解,圣人便有意,让他入机宜司效命,任提点机宜司,位在提举之下,可为副手!”

&esp;&esp;“还有这等人?你仔细说说!”

&esp;&esp;赵祯是真不知道大荣复,待得听完了阎文应的讲述后,点头道:“大娘娘安排妥当,不过朕听闻机宜司乃曹相公力荐重兴,曹相公可认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